酒在古人看来,与祭祀活动本身一样,都具有极其神秘庄严的性格。酿酒只是为了用于祭祀,表示下民对上天的感激与崇敬。这也便是古代“酒为祭不主饮”的道理。
现今,酒作为酒精饮料日常饮用并无不妥,但在古代,饮酒,非饮食之事,乃文化之事,不仅讲究德义之礼,且要在特定的礼仪、严肃的宴饮场合亦或风度高雅的场合方可饮用。
早在周朝时,就曾经专门颁发部禁酒令《酒诰》,要求有官守、有职业者只能在祭祀时饮酒,但也不能超量,更不能喝醉。
而在明朝时,人们认为喝酒本身并无过错,关键是“有所禁而不淫”,因此,他们顺理成章地强调饮酒方式的重要性,顺性、适量等恰当的饮酒方式,可以升华人们的感情,避免出现不理智的举动。
不仅如此,古人对饮酒的对酒之人、时间、场合和方式等都很讲究,认为的喝酒之人,应该是风度高雅、性情豪爽、直率的知己故交,的饮酒场所是花下、竹林、高阁、画舫、幽馆、平畴、名山、荷亭等地,而的饮酒时节是清秋、新绿雨、雨霁、积雪、新月、晚凉等富诗情画意之时。
饮酒之时,为了烘托氛围,提高兴致,人们往往还联吟、清谈、焚香、传花、度曲、围炉等,但为避免喝酒的时候发生不愉快,禁止苦劝、恶谑、喷秽、争执、装醉、彻夜饮酒等,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,还可以依韵赋诗,或相邀散步,或欹枕养神,或登高,或垂钓,或投壶等,算是酒后的放松吧。
酒在如今是一种生活饮食行为,是颇具刺激性的饮料,但在古代确实富有特殊内涵的文化饮品,更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。在“无酒不成席”的今天,必定不能理解古代的“君子之饮酒也,受一爵而色洒如也,二爵而言言斯,礼已三爵而油油,以退,退则坐。”